目录
走近大家
儒学的三个视角汤一介;1-3+10
素位而行汤一介左文;4-9
卷首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旅游快速发展 文化服务提升 文艺气象一新李志刚;4-5
本刊特稿
史书总让人生疑,为什么我们还需要读历史?葛剑雄;10-13
新时代中国书法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报告(简版)14-18
翰墨丹青
常铁钧先生戏墨人生——名家荟萃研讨会精彩片段19-24
作品欣赏25-32+3
文化视野
田青:中国传统音乐如何体现“和而不同”?崔相光;33-35
谈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研究王珺 ;李嫄嫄;36-39
高职美术的素描教学王靖婧;40-42
名人信札
昔日百封札 今朝九回肠——兼谈许麟庐先生的书法艺术王少石;43-47
文化黄河
黄河文明的精神内核任俊华 ;庞小条;48-50
民族艺术
笙在戏曲乐队伴奏中的艺术地位探讨单春深;51-53+60
唢呐演奏中的呼吸技巧及其训练方式分析郭柱;54-57
北魏宫廷音乐构建思想研究闫铮;58-60
民族文化与艺术的融合——民间工艺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施探究黄娜娜;61-62+75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间音乐赏析课程教学改革张星;63-65
区域民族艺术遗产教育传承路径研究吴凤婷;66-68
艺术教育
红色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宫佳明;蔡云凌;杜娟;69-71+98
地方高校音乐院系服务社会的现状与路径——以宿迁学院为例孙艺文;72-75
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课程优化策略温婧;76-78+153
本土文化艺术教育资源开发探究——以石湾陶瓷为视角潘慧杰;79-82
美育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舞蹈师资类人才培养研究——以北京城市学院舞蹈表演(体育舞蹈与教育)专业为例张颖;石擎;83-85
新时代地方本科高等学校美育教育的实施路径与策略研究金珊珊;86-88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音乐教学优化路径研究刘懿莹;89-91
经典红歌融入舞蹈基训课教学的德育审美价值研究乔小云;张宇星;92-94
文化产业
保持文化战略定力,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做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陈圣洁;95-98
挖掘密云文物资源 打造红色旅游线路杨波;99-101+141
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董沛文;102-105
甘孜州藏民族服饰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对策探析丹珍翁姆;106-109
关于非遗保护的伦理原则与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的分析马银丽;110-112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发展失衡与传承创新方法袁阳;113-115
语言文化
传承与创新——浅谈语言文化学实践由旸;刘敏艳;116-119
西宁市城东区回族东区话的识别与分析魏萌;120-122
构建有效高效课堂,提高薄弱高中英语课堂效率章玉龙;123-125
民族教育
关于建设红色研学旅行目的地标杆城市的研究——以安阳市为例曹婕;126-12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生德育的融合策略研究王爱霞;129-131
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及渗透探讨赵胤生;132-134
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路径陈美妍;135-13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羌族节日周可欣;138-141
音乐舞蹈
储望华“中国风味”钢琴曲的标题内涵及其音乐特征探究张帆;142-145
数字技术影响下流行音乐产业新变化牛童;146-149
民间旋律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分析王海军;150-153
浅谈音乐审美在声乐演唱中的表现形式马艳霞;154-157
从“音”和“声”谈老子音乐美学的现实意义毕又文;158-159+185
钢琴曲《皮黄》的演奏与演奏心境浅析韦高罡;160-162
探析如何运用肢体语言实现音乐表达——以童声合唱实践运用为例沈秀莉;163-165
音乐在服装表演中的应用研究李建华;166-168
摭谈传统丝弦琵琶与现代钢弦琵琶的差异徐贺;169-170
关于视唱练耳对声乐演唱技巧的影响探究回薇;171-173
美术设计
油画艺术中独特的美学表现力研究刘丹;174-177
装置艺术手法在展览设计中的融入研究李峰;178-181
文艺争鸣
高师西方音乐史教学中歌剧鉴赏思维培养的几点思考——以歌剧《茶花女》为例姚颖;182-185
寻古问今——《尼克尔男孩》的政治历史意蕴探析乔昊阳;186-188+195
打碎、外延以及参与建构:故事世界的搭建路径研究——以《盗墓笔记》系列网剧为例李子叶;189-191
文博天地
简析文物环境对文物保护的影响肖井惠;192-195
浅谈博物馆教育的多元化趋势马呈树;196-199
博物馆讲解教育功能现状分析及优化研究黄海东;200-202+212
清康熙御书唐诗折扇赏析范莹莹;孙璐;203-206
博物馆的互动体验式教育探索帕丽巴克·激浪;207-209+216
新时期博物馆讲解员的角色定位与能力提升洪丽华;210-212
广东省流动博物馆跨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新实践——以粤藏文博交流为例钟智波;213-216
《中国民族博览》杂志2
行书东风明月联马一浮;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