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走近大家
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运动——从鲁迅对外国版画的收藏谈起夏晓静;1-6+10
卷首语
第七届“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开幕李金枝;4-5
文化视角
戴逸与清史纂修马大正;22-25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未来田青;26-30
中国戏曲的哲学精神马大正;31-36
民俗与民族技艺
云南文化面向南亚东南亚“走出去”的影响因素研究赵晓红;53-55
日本茶道跨文化传播中值得中国茶文化借鉴的做法符婕;56-58
开拓审美途径 传承晋商文化原丽敏;59-61
侗族织绣艺术的视觉语言符号特征分析吴婷婷;温婷;62-64
传统节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申宏浩;李美华;65-67
艺术教育
中国画教学中写意梅花的创作研究欧海燕;68-70
浅析电脑音乐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刘长明;梁潆心;71-73
特殊儿童音乐教育中的打击乐应用课程设计樊波岩;74-76
关于中职音乐创新教学中音乐素养的培养策略王萃;77-79
高师《西方音乐史》的多元教学理念探索马淑伟;80-82
宁夏风格管弦乐写作方式在教学和创作中探索与实践研究王瑞文;83-85
《钢琴基础与幼儿歌曲伴奏》课程思政建设刍议胡雅娟;86-88
传统文化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价值探索白彬彬;89-91
文化产业
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艺术的要素研究孟霞;92-94
弘扬贾湖文化 打造文明地标武艳芳;95-97
基于地理影响的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研究夏阳;98-100
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以长春市为例宋泽;101-103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法国文化的海外传播路径探究王娜;104-106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之微电影创作实践探究许文莉;李森;冯艳霞;李辰龙;107-109
民族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路径研究姚明敏;110-112
语言与文化
嘹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隐喻叙事欧裕美;李若思;李文婷;张小麦;梁碧瑶;113-115
唐宋时期寓桂文人对桂林风俗的印象与影响陈曦;116-118
浅谈文学作品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研究符晓云;119-121
语义学视阈下的情态分类研究范建迪;122-124
中日文化差异启发下的高校英语教育改革研究陈丹;125-127
音乐与舞蹈
粤北仁化八音的源流与嬗变陈华;128-130
情感表达在体育舞蹈中的价值略谈蒋帅;134-136
20世纪“法国钢琴学派”的发展对钢琴演奏的影响郝思震;137-139
师从马小祥习琴的音乐学体认陈楚;140-142
民国时期出版的抗战歌曲唱片及其研究意义桂强;143-145
论声乐教学在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中的多元化训练马瑞宏;146-148
民族声乐与原生态唱法的对比分析孙治国;149-151
地方民族民间舞蹈在舞蹈教学中的传承及发展研究——以湖南地区为例李慧;152-154
视唱练耳训练对少儿声乐辅助作用的研究陈一周;155-157
当代视野下舞蹈评论的作用与影响探究兰珊;158-160
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分析寇丹;161-163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概念梳理刘晓晨;164-168
美术与设计
现代建筑中的传统美学研究李玫禛;169-171
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研究姜孜涵;172-174
基于“设计扶贫”理念的网络助农产品包装设计理念研究张珍变;175-177
基于欲技道的游戏探讨陶艺与绘本的结合杨茗皓;178-180
简笔画对儿童绘画创作能力的培养研究张芳;181-183
城市旅游标志的图形化形象设计探微梁苗洋;关慧良;184-186
文艺争鸣与评论
钢琴曲《庆翻身》演奏分析宋晓丹;187-189
别样的孔子——浅谈话剧《孔子》的人物创作李帅;190-192
论严歌苓新移民小说中华人形象的迷幻性巫冰宇;193-195
传承与超越:唐代乐舞《霓裳羽衣曲》的民族审美话语刘凯君;196-198
文博天地
建立讲解思维 规范讲解素养范怡婷;199-201
河西魏晋十六国画像砖上所见先民社会生活研究王宁远;202-204
清代闽东廊桥工匠的诚信精神——以桥约为中心林美;205-207
图书与情报
图书馆教师专业素养提升SWOT分析倪慧;208-210
公共图书馆职场信息素养教育思考分析田可青;211-213
新形势下的地质档案开发利用和综合研究谢玉娟;214-216
雄诗妙词之空前集成,文化黄河的生动诠释——新中国第一套大型类编诗歌典籍《中华诗典·黄河卷》等待您的垂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