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本刊专稿
习近平向这些“平凡英雄”颁授“党内最高荣誉”1-33+3+12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是如何诞生的?34-36
创党元老,开国元勋董必武鲜为人知的一面37-42
专访|瞿独伊之女:母亲21岁时在狱中称“为民族奋斗死了也光荣”王向明;43-47
红色基因在民营企业中传承 老一辈革命家后人共聚老区建言献策48-53
卷首语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4-7
文化视角
尧和舜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吗?陈泳超;54-56
民俗与民族技艺
蒙古族传统皮革制品审美特征及其审美意识分析张玉凯;57-59
缅甸傈僳族刀杆节探析刘吉仙;60-62
江永花瑶刺绣的艺术特征与设计创新研究李晨璐;李嘉;63-65
重庆汉族仪式舞蹈的文化形态研究傅兰媚;朱娅;66-68
乡土文化视野下的傈僳族文化传播研究宁晓洁;69-71
艺术教育
浅析云南音乐教育中的文化资源常砚溪;72-74
民族院校音乐学科建设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刘冰;75-77
民族自信视域下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与探索王妙甜;78-80
“课程思政”背景下音乐学课程融合地方民族红色文化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刘华清;周佳樑;81-82+88
“微课”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构架韩效英;83-85
文化产业
刍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以云南大理白族地区为例张昭;86-88
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字化传承与传播创新研究——以张家港后塍竹编为例姚嘉;89-91
旅游文化背景下彝绣艺术创作的尺度分析潘朱云;许佳;92-94
记忆的瓦叠——牛皇村艺术遗产工作坊参与式观察的发现与反思段治兰;95-97
云南特色旅游文创产品中动物形象的开发设计初探黄鹏川;杨智瑾;98-100
关于基层文化馆文艺创作工作的若干思考龙晶睛;101-103
民族教育
晚明思想解放下董其昌学书观念对当代的借鉴意义杜啟涛;104-106
高校语言学的教学策略的提升研究张晶;107-109
任务型教学法在少数民族预科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侯国瑞;110-112
语言与文化
高校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初探宁丽娜;113-115
海盐塘工号子的文化基因解码浦云峰;116-118
新媒体时代新闻资讯汉蒙翻译的特点及策略探究呼尔查;119-121
音乐与舞蹈
二胡独奏曲中的钢琴伴奏艺术分析欧阳嘉颖;122-124
低音提琴的演奏及其效果提升的路径探讨王瑶;125-127
当代古筝演奏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谢华;128-130
声乐技巧在歌唱艺术表现中的作用孔繁毅;131-133
以纪录影像为载体的昆曲保护与传承方式探究——以“昆曲表演口述资料整理与创新性传承推广”项目为例李雨亭;邵睿哲;查浚哲;赵婕;134-136
陕西筝派与山东筝派的艺术风格比较研究杨柳;137-139
浅析声乐演唱中情感的渗透与培养洪建民;郭鸿志;140-142
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调控的具体措施探究赵洋;时新;143-144+174
民族管弦乐《槐花几时开》配器分析研究蒲顾家苇;145-147
美术与设计
当代水墨中的谷文达研究管窥李美如;148-150
黄姚古镇景区的展示空间设计研究潘铭聪;151-153
探索佛国秘境——佛教石窟艺术论述研究炬明;154-156+177
从《霸王别姬》的视觉艺术看摄像中的光线运用黄江珂凡;157-159
当代油画风景创作写意性画面表现探析许建胜;160-162
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融合研究纪怀晨;163-165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报道研究张雪;左红卫;166-168
以唐卡《黄财神》为例浅要分析齐乌冈巴画派与勉唐画派在画面表现上的不同王鑫;169-171
文艺争鸣与评论
舒伯特声乐作品《小夜曲》的艺术特色分析张洋;172-174
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著作《南方史诗论》英译本评介卢长怀;175-177
音乐审美体验中纬度问题研究——时间纬度王肃;178-180
文博天地
杨深秀撰《以里书银抵新进生公堂礼记碑》探析宋国民;181-183
遗址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新思考——以大连汉墓博物馆为例张敏;184-186
博物馆如何发展社会教育功能原芳芳;邸刚;韩真冲;187-189
对现代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中趣味性的研究田瑞媛;190-192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文物博物馆影响力研究周雪晴;193-195
基于虚实融合环境的博物馆体验学习方式研究——以大英博物馆为例姚孺婧;张煜鑫;景剑雄;196-198
文旅融合背景下曹县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措施探讨王颖;199-201
浅谈移动数字技术在文物对外展览方面的应用王一凡;巫蝶;武明月;202-204
博物馆文物数字化管理工作的提高策略张继真;205-207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馆展览创新分析阮玲娜;208-210
图书与情报
由“国语”一词看学术领域和出版领域的词语使用差异陈国良;211-213
《史记》的篇目与流传张润锴;214-216